明心见性,安之若素
这是个富裕的时代,也是让人凌乱的时代。吃饭有快餐,婚恋有速配,所有的物质和关系,来得容易去得薄凉。有个问题,曾问过很多人:人活着,首要想明白的,是什么?答案比较集中,往浅里说,是明白自己想要什么,活出自我。上升到哲学宗教高度,叫明心见性,看到自己的本心。
有记者问在牢中服刑的高晓松:四十岁后,如何看待所谓的"知天命"?这个曾经把自己比作浪子的男人这样回答:到了四十不惑的年纪,发现"不惑",不是什么都明白了,而是不想明白了,糊涂着挺好。四十岁,已经过了向生活找茬儿的年纪,而是坐等生活来找茬儿,守护家园,处变不惊,目击流逝,别无他求。
曾经,都是快意恩仇的桀骜少年吧,只是后来,时间慢慢越过你我,就像压路机,碾过沥青路面。少年,变成了日日奔波争名逐利的中年,中年,变成平静缴械无所求的老年。我们注定,都会被生活打败。只是,如何在生活按倒我们之前,在不可能完美的生命中,成就某种可能的完美?
看过一次访谈节目,一个作家回忆他的奶奶。说老太太没受过教育,却酷爱生活。她的衣服总是干干净净,她的头发总是一丝不乱,夏日的黄昏里,她总爱在院里修补瓷器,那专注劲,精致得不得了。已经记不清是哪个作家,什么节目,唯独老太太修瓷器的画面,就那么深刻地印在了脑海。一个乡下老太太,将日子过得自然舒展,踏踏实实,称不上精,却足够地朴素耐心,平淡中有美好。
日子平凡,更需底气。人有时要学那些花花草草,这些树木果实教给人怎么过日子,春来发芽,秋结果实,实地扎根,朝着光亮,该隐忍时隐忍,该怒放时大胆怒放,活得率真又坦然。这便也是《MING明》想带给大家的。躲进象牙塔执鞭,几十年如一日写生传统民居的夏克梁;为做好一个雕塑,几次推倒重来并为此倾家荡产的张聪;为体验生活辍学流浪,不按常理过活的设计师许一峰…….这些人的故事没有热闹轰烈,有的只是,普通人面对自我的那份真诚。
于平淡中,追慕美好。